诚敬通自性 至诚感通 欢迎访问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手机版轮回路险 无常迅速 老实念佛 莫换题目
诚敬通自性 至诚感通 欢迎访问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手机版轮回路险 无常迅速 老实念佛 莫换题目
第三十集
复讲于2020年12月5日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
请看下面经文:
【法藏白言。斯义宏深。非我境界。】
这是法藏菩萨答佛的开示,这是法藏菩萨慈悲,代表我们说的。
佛所讲的三个“自”,汝自思惟、汝自当知、汝应自摄,义理太广大,太高深,“非我境界”,不是我的境界。
“境”是指心所游履攀缘的地方,它不是脚所行履经过的地方,而是你心所能达到的地方。你心之所游,心之所缘,所以叫作境。例如眼所见色,若看见颜色,这个颜色就是眼识所游履之处,就称为色境。法是意识游履的地方,称为法境。
“境界”是指心所能行到的、意所能攀缘的处所,以及自己修持所得到的结果。
“非我境界”,表示这不是我的水平、我的心所能达到、所能想到的,我理解不到这个境界。
“又实相之理,为妙智游履之所”,也叫境,属于法境。实相之理就是自性。这是什么境界?明心见性,这三个自他就懂。所以慧能大师一句话提醒了惠明,惠明就开悟了。他为什么悟得那么快?用真心。我们真的要学佛,要用真心,不用妄心。真心悟入的是智慧,智慧的境界无量无边,知识的境界非常有限。
有人说,当今社会用真心吃亏,你用真心,人家笑你傻。我七十多年的人生经历告诉我,用真心不吃亏。一般人这样想,他对我虚伪,我凭什么用真心对他?殊不知,他用虚伪对我,他是凡夫;我用真心对他,我是佛菩萨。不一样,不吃亏。
真心是什么?真心干干净净一无所有。来佛三圣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海贤用真心,海庆用真心,那个老德和尚用的也是真心。别人骗他、捉弄他、欺负他,别人是用妄心,他完全用真心,他得真实利益。别人那么糟蹋他、侮辱他,他全接受。他见到佛就拜,人家说牛粪里有佛,他就拜牛粪。一般人看他是个呆子,其实他真的一点不呆。你们拿他开玩笑,他得真实利益,这正是他妙智的显现。
有这样两句话:一句叫“内重己灵”,一句叫“外慕诸圣”。什么意思呢?世间自在王佛的三个“自”字,就是教导行人尊自己本有的灵性,教中叫做“内重己灵”。法藏菩萨说,“非我境界”,仍然请佛开示,这叫“外慕诸圣”。“外慕诸圣”是净土宗特有的家风,叫做他力法门。外圣正是他佛。末法凡夫只要能信“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切愿往生,一向持名,就可以往生。这全仗弥陀一乘大愿海和名号无边功德的加持力,这就是他力。
上面两个“有”字太重要了,语气肯定,不容有一丝怀疑,坚定众生求生西方的信念。蕅益大师在晚年放下万缘,一心念佛,自己取了一个外号,叫西有道人。西就是西方,有就是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把这两个有字作为自己的外号,念念不忘这两个字。
净土法门是他力法门,他力法门,也叫果教派,是从佛果上修持的。所念的这句名号,是佛历劫精修、万德圆满的果实。现在我们念佛号,是从佛的果实开始。打一个比方,比如馒头,须经过多种程序,播种、收割、加工、商业运作、厨师多种劳动,才有熟的馒头。我们是直接吃馒头的人,吃就是享受佛万德成就的果实。
所以,净宗是易行道,是方便里边的究竟方便。以上“内有己灵”、外有诸圣,有自有他、有内有外,这正表自他宛然。但我们应在差别中了达无差别。夏莲居老居士有偈曰:“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到这时己灵与外圣,能念同所念,都是弥陀,自然能所两忘,自他不二。太妙了!
我们全心全意就靠外圣,就靠阿弥陀佛,靠到最后才知道,原来阿弥陀佛不离自性。中峰禅师说:“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这话说得多好!阿弥陀佛从哪里来?我心自现的。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此方。“此方即是净土,净土即是此方。”只要你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放下,此地就是净土,跟自己在极乐世界无二无别。为什么?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回归自性。
我们这个世间,见性之后怎么样?见到一切法清净无染,见到一切法不生不灭,这是见性了。
峻谛老和尚说,“非我境界”有三个意思:
第一“谓菩萨常途净土之行,我已知之”,“今欲得诸佛土之中最胜净土,斯义弘深,非我境界。”
这段话的意思是,常途净土之行是四圣法界,就是十法界上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面,上面四法界是净土,下面六道轮回是秽土。这个事情法藏菩萨知道,但我要的不是一般的净土,我求最殊胜的,超越这个四土的净土,他求这个,这就不是他的境界了。
第二“谓实虽随各自乐欲,应摄取之,今欲五乘齐入报土”,这个意思很深,不是他的境界。这句话的意思,“实”是实实在在,虽然随着各自每个人修行的乐欲、爱好跟他的愿望,应摄取之。比如小乘的四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他们所得的乐,他们的欲望不一样。初果的人希望证二果,二果人希望证三果,三果人希望证四果,不相同,这是随着他自己修证,他能够证得,这个是他应该摄取。
现在法藏比丘的愿望,是希望五乘齐入报土,这个意思深。五乘包括人乘、天乘、声闻、缘觉、菩萨,这五种人统统都生实报庄严土,这个不容易,这个太特殊了。所以这个意思深,不是我的境界。
黄念祖老居士说,“报土乃法身大士所居”,就是实报庄严土,二乘是小乘,他们达不到这个层次,比小乘更次一等的人天,也就是人乘、天乘,要将这四种人都生到实报庄严土,“故非凡情所能测”。这个事情我们无法想象,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就是不可想象。用一般话说就是不可能。不可能为什么变成可能?这里头义理很深。
第三“谓虽法报高妙,非菩萨之分。”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法”是法身,“报”是报身,他们的境界高妙,要法身菩萨才行,普通三贤菩萨不行,天台别教,十住、十行、十回向都没有见性,都没有真正开悟。
“非菩萨之分”,这个菩萨是三乘菩萨,“我能经无量劫,当克获之”,念老说,“法报二身,经无量劫必可悟证”,但是现在不行,“但当下尚非其分,故下云非我境界”,不是我的境界,“虽有三义不同,抛却己分,专归佛力,斯乃法藏菩萨自开他力门也。”这句话非常重要,这是我们今天讲的信心问题。
对这句话要产生绝对的信心,绝不可以有丝毫怀疑。那就是上面三种是普通一般的途径,净宗是特别的。怎么特别呢?把自己丢掉,不靠这个,全靠阿弥陀佛,我能不能成就与我自己没关系,我自己的能力当然不行,了生死出三界谈何容易,决定做不到。现在全归佛力。其他八万四千法门,半信半疑可以学。这个法门决定不可以,百分之百的信心,百分之九十九的信心还差一分都不行。为什么?不是我自己的能力,全靠佛力。靠佛力凭什么?凭四十八愿。
四十八愿一定要认真学习,那是我们能往生极乐世界的凭据,也是阿弥陀佛对我们的保证。如果你能真正相信,一个字也不怀疑,那恭喜你,你这一生只要把这一句佛号念好,你就成功了。
我们要切切记住这句话:“抛却己分,专归佛力”,这是法藏菩萨(就是阿弥陀佛)自己开辟的他力法门。“非我境界”四个字,即是抛却己分;请佛明示,即是专求佛力。
第五品经文就讲到这里。
下面把这品经文的重点总结一下:
第一个要点:学习法藏比丘的发心发愿。
古大德的四句话很重要,“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法藏比丘在因地的发心大,愿力大,才成就了殊胜无比的西方极乐。
法藏比丘发的什么心?立的什么愿?八个字:“取愿作佛。悉令如佛。”什么意思?他的愿望只有一个,那就是作佛,而且要让自己的一切都和佛一样。这个发心是高起点的。
法藏比丘的发心发愿,是度众生的心,度众生的愿。怎么理解?我们看看那八个字:“取愿作佛。悉令如佛。”可不可以这样理解:
“取愿作佛”有两层意思,一是发愿自己要作佛,二是发愿让一切众生都作佛,这才是发愿起点高的所在之处,是与众不同之处。
“悉令如佛”也有两层意思,一是让自己的一切,比如国土庄严、智慧、德能、相好都和佛一样;二是愿一切众生也都和佛一样。怎样才能和佛一样?只有成佛才能和佛一样。这就是法藏比丘度众生成佛的心。
第二个要点:十方诸佛如来都有大愿,为什么只有阿弥陀佛被称为“大愿王”?
法藏比丘在因地悲愿宏深,他所发的大愿是普度众生,一个不漏。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大家想一想,法藏比丘不单是度众生,而且是普度众生。请注意这个“普”字,一个都不漏这叫“普”。老法师经常说的菩萨不舍一人,不就是这个意思吗?这就四弘誓愿里“众生无边誓愿度”。
普度众生,用什么方法?法藏比丘的方法非常简单,圆妙到极处,就是四个字:信愿持名,这是法藏比丘为救度末法时期苦难众生而开显的他力法门,这个法门不靠自己,全靠弥陀。不靠自己,全靠弥陀,这八个字你听懂了吗?
为什么唯有弥陀世称大愿王?“王”在哪里?就“王”在他开显了独一无二的他力法门。这个法门的突出特点是:一门普度一切不同根性众生,不单是普度,而且是“平等”普度。这“平等”二字太重要了。我们把这句话拆开来,大家仔细品味一下这几个词,会品出味道来的:“一门”“普度”“一切”、“不同根性”,再加上一个“平等”,大家想一想,除了这个法门之外,你还能找到第二个这样的法门吗?
黄念老引用的几位祖师大德有关念佛法门的开示,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昙鸾大师的《往生论注》说:“满足往生净土一愿,即一切志愿悉满足,故云‘满足无量大愿’。”大师是说,种种行愿广大如海,虽然无量无数,可是只要满足往生极乐净土这一愿,一切其他的志愿全部得到满足。这一开示超情离见,纯粹是华严境界,和盘托出了诸佛的心髓。末世修行人在当前“亿万人修道,罕一得道”的形势下,但能信奉满足往生净土的这一愿,就投入弥陀一乘大誓愿海,就同弥陀同体,一切大愿都得圆满。方便直捷,不可思议。
善导大师曰:“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蕅益大师曰:“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曰:“若人诵此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圆。成就众生清净愿。”
《无量寿经》里,世尊赞叹阿难说:“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
以上都是画龙点睛的无上开示,都是教眼,都是世尊的一代时教、十方诸佛无上大法的心中心。若能染人心神,决定立脱生死,直趋究竟。
以上祖师大德的精妙开示,这些妙句可谓同参,至今我们读起来,也是一种享受吧!
阿弥陀佛世称大愿王,实至名归啊!
第三个要点:我们怎样修学净土念佛法门?
(一)死心塌地修净土,全身靠倒阿弥陀,任凭狂风和骇浪,岿然不动回故乡。
(二)一句弥陀老实念,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弥陀念念念弥陀,念到心清自性现。
(三)学佛要真干,不能靠空喊,真干真受益,忽悠把己骗。
(四)我字要舍掉,别往坑里跳,缠缚自己解,解了就逍遥。
(五)小心量人修净土,你的国土碗口大,大心量人修净土,你的国土无限大。
(六)净土净土,何方有净土?净土在当下,心净处处是净土。
(七)不见世间过,世间没有过,过在你这边,要改自己过。
(八)爱人就是爱自己,胸中有大爱,快乐满人间。
(九)无私奉献不索取,因为众生是一体,众生有苦是我苦,众生欢喜我欢喜。
(十)“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
第四个要点:学习法藏比丘的求学态度。
至心求道,精进不止。
“至心”就是真心,法藏比丘是用真心向世间自在王求道的。就用一个例子来说,就足证明他是真心求道了。老师教了千亿岁,学生学了千亿岁。以这样的诚敬心求道的学生太少见太少见了。现在用真心求道的学生很难遇到了,找不到了。就像当年李炳南老师说的,学生找老师难,老师找学生更难。
看看现在有几个人是真心求道的,假求道的都不多见,何况是真求道的了。什么时候、什么事情是老师欢喜的?据我观察,老师遇到一个真心求道的学生,他遇到一个法器,如获珍宝,爱不释手,这是老师一生中最欢喜的时候,最欢喜的事情。
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大爱。老师不期望学生大富大贵、出人头地,老师期望学生成才,成国家之才,成佛门之才。这些我都是从师父老人家那里看到的,老人家那种慈悲之心可以用“至极”二字来形容。这样可亲可敬的老师到哪里去找?遇到了,为什么不知道珍惜呢?唉!人哪人哪,可能是当局者迷吧。
师父老人家是人,不是神,这话我说过好多次,不要把他神化,不要把他推上神坛。当你近距离地接触师父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那种慈爱和祥和。尽管我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学生,但我会继续努力的。作老法师的学生很幸福。
第五个要点:学习法藏比丘的尊师重道。
法藏比丘的尊师重道,可以说佛教史上第一人,永远是我们后来者学习的榜样。
世间自在王佛和法藏比丘这一对师生太令人羡慕了,好老师遇到了好学生,好学生遇到了好老师,真是千载难逢。
法藏比丘为什么能学到真东西,为什么能建成无比殊胜的极乐世界?因为他求法的心真诚,因为对老师的教诲,他听、他信、他照办。用常用的一句话说,他“依教奉行”。这四个字会说的人多,能做的人少,能做到最后的更是寥寥无几。
现状确实是这样的。我所看到的这么几种情况:
(一)师多,学生少。
现在,就说我学佛这二十年,有一种感觉,以师自居的人越来越多,愿意当老师,不甘心当学生,觉得自己本事大了,当学生屈才了。更有甚者,祖师大德都不放在眼里了,大有古佛再来的架式。狂徒!
“老师”这个称呼不是什么人都担得起来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这些所谓的师或大师们,对照一下自己,你传的什么道?你授的什么业?你给众生解了什么惑?如果你没有误导众生,还好;如果你把众生误导了,众生因你的误导而断了法身慧命,你的罪业造大了。
不要忘了老法师讲的故事:一个庸医杀人下了十八层地狱;一个误人子弟的老师可是下了十九层地狱。
(二)拜师不信师。
这种情况在家、出家都有。拜师只是一种形式,有的可能出于某种需要吧。往往有这样两种情况:
一种遇到事情自己直接作主,老师那问都不问一声,老师形同虚设。
一种是有事问师父,师父认真解答,而弟子不听师父的,还按自己路子走,师父仍然形同虚设。
这样的情况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一而再,再而三之后,老师也好,师父也好,就不会再说什么了。为什么?说了你不听,说了有啥用,那就不说了吧。
(三)拜师不尊师。
不信师何谈尊师。有的人虽然出于某种目的拜了师,但心里瞧不起师父,认为师父是无能之辈,没啥大本事,甚至有凌驾于师之上的架式。
(四)弃师而去,另立山头。
我学佛二十年来,这样的事我听得多了,看得多了,一开始我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会是这个样子?我心疼师父,老人家太不容易了。我知道了什么叫人心叵测,什么叫世态炎凉,什么叫落井下石,什么叫利益驱动。我想,这个“利益”是个什么东西,它怎么这么厉害,让人们不顾一切地去追求它?一旦沾上它的边,什么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什么良心、道义都没了。人,失去了人性,“人弃常则妖兴”。现在的妖还真不少,那些大贪官、小贪官不都是新兴起来的妖吗?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这种美德世世代代传下去,让法藏比丘尊师重道的精神永远流传。
第六个重点:怎样理解“汝自思惟”“汝自当知”“汝应自摄”这三个“自”字?
这一部分理比较深,不太好懂。
第29集里我从多层面讲了这三个“自”字,不同层面的同修会有不同程度的理解,这都是正常现象。大家不要死抠,理解多少是多少。随着修学功夫的提升,对三个“自”,你会理解得越来越深刻的。
你先记住下面这句话:
佛道是怎样成就的?是你自修、自悟、自证的,不是别人给你的。
供养同修们六首偈颂(也是第30集的要点):
学习法藏大愿王 慈悲建立极乐邦
末法众生有依归 度众无量回故乡
内重己灵外慕圣 三个“自”字是真经
他力法门靠外圣 今生保你定回家
极乐世界在哪里 就在我们心坎里
放下分别和执著 此方当下是极乐
入道要门发心为首 修行急务立愿居先
取愿作佛悉令如佛 法藏大愿无有可比
画龙点睛无上开示 妙句同参染人心神
无上大法心中之心 立脱生死直趋究竟
遇师很重要 教你走正道
你若不信师 任你去逍遥
这节课就交流到这里。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诚敬通自性 至诚感通 欢迎访问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手机版轮回路险 无常迅速 老实念佛 莫换题目